一个稀松平常的早晨,70岁的陶大娘(化名)并未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活动,家属察觉后,进屋呼唤大娘,发现其昏迷不醒,呼之不应,伴小便失禁,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后,测血压为220/165mmHg(正常血压为:90-139/60-89mmHg),急诊CT提示:蛛网膜下腔出血。经神经外科会诊后,收住重症监护室,完善头颅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后,确诊为动脉瘤。

排除手术禁忌后,为其在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+颅内动脉瘤栓塞术+颅内支架植入术,经术后积极治疗,现病情趋于平稳。(颅内动脉瘤常见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,瘤壁薄,瘤顶最薄弱处多为出血点)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,由于血流长期冲击血管的薄弱部位而形成的凸起或鼓包,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,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,位居第三,多发于40~60岁中老年。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,不会扩散,更不需要放化疗,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,因形态像气球,似“瘤”而得名。简单来说,就是血管壁上出现了气球状的隆起,可以想象为一根用久了的水管上,鼓了一个包,一旦水管内的压力过高,水管就会破裂,因此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,此类疾病死亡率极高。中小型的动脉瘤未破裂时无明显症状,或者症状比较轻微。当动脉瘤逐渐发展,可能会出现头痛,头晕的症状。如果动脉瘤破裂,极大可能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,常表现为典型的头痛、呕吐等症状,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、昏迷。临床还发现,有部分局灶性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,常被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前兆症状,如轻微头痛、眼眶周围疼痛,甚至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。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,建议尽早就医进行正规治疗。非手术治疗:防止出血或再出血,包括绝对卧床休息,镇痛,镇静,抗癫痫,导泻,使患者保持安静,避免情绪激动,使用止血药物,控制血压,降低颅内压,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处理。手术治疗:一、开放性手术治疗:颅内动脉瘤夹闭术。目的是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,避免发生出血。二、血管内介入治疗:颅内动脉瘤栓塞术(弹簧圈、支架等)。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放入动脉瘤囊内,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,消除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。
为预防疾病,神经外科团队提示您:
1、颅内动脉瘤的高危人群要做好筛查,定期体检。
2、避免诱因,要控制血压在稳定状态,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。
3、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。
4、生活作息规律,不吸烟,不过量饮酒,不熬夜,合理运动。
5、饮食方面:低盐低脂均衡饮食,多食蔬菜瓜果及优质蛋白。
目前神经外科已开展动脉瘤的开颅手术夹闭及微创介入栓塞术多年,科室常年与多家省市医院神经外科保持密切合作和技术交流。